三大消息:中美关系一夜大变?美误判了中方决心!事情越闹越大了
国际舆论正在热议三大消息。
第一大消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挑起的关税战让观察家们担心,一场新冷战式的大国冲突可能因此爆发。《独立报》称,长期以来,中美两国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是主要贸易伙伴,也是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对手,但新的模式始于特朗普政府的“解放日”全球关税议程。这位共和党总统后来暂停了许多他最初宣称的“对等关税”,但中国仍然面临着145%的税率。
美国海关2024年统计显示,83%的对华关税由美国进口商直接支付,但成本的传递从未止步于账面上的纳税人。摩根士丹利拆解了手机供应链的经典案例:一部中国制造的智能手机在25%关税下,美国进口商通过压价让中国工厂承担了4%的成本,自身消化9%,剩余12%则转化为零售价上涨。这种三方分摊模式在日用品领域更为残酷——沃尔玛将35%的中国采购订单转向越南,但越南工厂使用的中国零部件导致综合成本反而上升3%,最终美国消费者为原本标价499美元的电视机多支付了47美元。
特朗普(资料图)
中方不仅寸步不让,反而在第一时间打出反制组合拳。特朗普犯了大忌,导致中国敢和美国叫板,以至于情况越来越糟。从此轮中美关税战的过程来看,随着特朗普在4月份将对华关税加到145%,关税战也迎来了戏剧性的转折点。美国经济的致命弱点,国际权力格局的深刻变迁都打乱了特朗普的布局,也导致单边主义政策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推向战略被动的深渊。
第二大消息:据直新闻报道,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当地时间2025年4月26日,中国—中亚外长第六次会晤在阿拉木图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兼外长努尔特列乌、吉尔吉斯斯坦外长库鲁巴耶夫、塔吉克斯坦外长穆赫里丁、乌兹别克斯坦外长赛义多夫、土库曼斯坦代表以及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共同出席。本次外长会晤为将于年内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作了全面政治准备,并就全方位推进中国—中亚合作进行深入沟通。
展开全文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是中亚的重要贸易伙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亚地区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发展带来新机遇。外长会晤将提供一个机会,让各方讨论经济合作项目的进展,确定新的潜在增长点,并就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加强协调。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与中国建立可持续的经济伙伴关系对中亚国家来说是重要的稳定因素。
与中国开展协调对地区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中亚地区面临一系列安全挑战,包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毒品贩运等。
第三大消息:
巴基斯坦发言人28日称,巴基斯坦强烈反对印度暂停《印度河水条约》的声明,强调这项条约是一项国际协议,任何一方都无权单方面终止。发言人还表示,印度河水是巴基斯坦2.4亿人的生命线,将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水资源正常供应。发言人进一步指出,新德里通过无端指控巴基斯坦同印控克什米尔袭击有关,从而宣布暂停水资源共享协议的做法,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并将被视为一种宣战行为,巴基斯坦将动用所有国家力量进行坚决反击。
印度(资料图)
印度的最终意图,或许一开始就不是断水。印度官方的正式表态其实是冻结《印度河河水条约》。条约当中有分享水文数据和水坝使用情况的通报机制,冻结这份条约,也就意味着印度既不会向巴基斯坦分享数据,也不会通报大坝使用情况。因此此时开闸放水,巴基斯坦必然措手不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