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特尔特牢房很滋润,莎拉千里救父,20万菲军站队,中方主持公道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因涉嫌“反人类罪”即将在国际刑事法院受审。杜特尔特的执政期间以铁腕著称,其毒品战争政策在国际上备受争议。如今,他面临的法律审判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触动了菲律宾国内外的敏感神经。
抵达海牙机场的杜特尔特,受到了来自菲律宾裔社群的热烈欢迎。他们挥舞着国旗,高呼支持口号,这一场面反映出杜特尔特在国内外依然拥有不容忽视的支持力量。尽管他已被送至国际刑事法院的拘留所,但杜特尔特的形象并未因此受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他的悲情色彩,赢得了更多人的同情。
媒体曝光的拘留所内部条件显示,尽管杜特尔特身处牢房,但生活设施却颇为完善。独立的单人间内设有电视、单人床和基本家具,公共区域更是配备了娱乐和运动设施。这样的条件与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在看守所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外界对国际刑事法院拘留标准的关注和讨论。
在这场涉及家族命运的危机中,杜特尔特的大女儿莎拉迅速成为关注焦点。她紧急赶赴荷兰,与当局进行交涉,力图挽救父亲的境遇。莎拉的“千里救父”行为不仅展现了家庭的凝聚力,更在菲律宾社会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在杜特尔特与马科斯的政治较量中,菲律宾20万军队的站队成为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军方在社交媒体上的声明,表明了将严格遵守指挥系统的决定,而这一指挥系统现在掌握在马科斯政府手中。军队的表态显示了对马科斯政府的支持,同时也暴露了杜特尔特家族在菲律宾根基的动摇。马科斯上台后对军中的杜特尔特派系进行了大规模清洗,确立了自己的权力基础。
展开全文
在国际刑事法院审理杜特尔特案的过程中,中国外交部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中方强调,国际刑事法院应遵循补充性管辖原则,尊重菲律宾的司法主权,并呼吁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避免政治化和双重标准。
杜特尔特案的背景错综复杂,从他在菲律宾的执政经历到当前的国际法律争端,涉及的诸多环节都充满争议。尤其是国际刑事法院在此案中的角色,被指违背了补充性管辖原则,引发了对法院司法权与国家主权间关系的深入讨论。
中方在杜特尔特案中的态度清晰而坚定,那就是尊重菲律宾的司法主权,并强调国际刑事法院应依法审慎行使职权。中方的这一立场,不仅是对杜特尔特这位老朋友的支持,也是对国际法治原则的维护。
评论